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C-ICAP-记忆泊车辅助评价细则
1. 适用场景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C-ICAP中的记忆泊车辅助评价细则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家庭及办公区域应用 记忆泊车辅助系统(HPA)特别适用于用户日常通勤的固定停车场景,如家庭车库、公司停车场等重复性泊车环境。系统通过学习用户常用的泊车路线,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自动化泊车操作。
复杂停车场环境 该评价细则针对室内外停车场设计了全面的测试场景,包括露天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等不同环境条件。测试覆盖了用户在停车场泊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其他车辆、行人以及各类障碍物等复杂情况。
长距离泊车路线 规程设计了多条长距离泊车测试路线,重点考察车辆在较长距离巡航过程中的寻迹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确保系统在各种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可靠性。
多天气条件测试 评价细则考虑了不同天气条件对记忆泊车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晴天、雨天、夜间等不同光照和环境条件下的系统表现。
2. 适配系统与环境配置要求
车辆系统配置要求 记忆泊车辅助系统需要配备先进的传感器组合,包括多个超声波雷达、环视摄像头、前视摄像头等感知设备。系统应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和环境感知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停车位、障碍物和其他交通参与者。
计算平台要求 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来处理传感器数据融合、路径规划和决策控制。处理器应能够实时处理多路视频流和雷达数据,确保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通信接口要求 车辆需要具备与测试设备通信的标准接口,支持CAN总线、以太网等通信协议,便于测试数据的采集和系统状态的监控。
测试环境配置 测试场地需要满足特定的环境要求,包括标准化的停车位尺寸、清晰的标线标识、可控的照明条件等。测试道路应至少包含一条直道且直道上无影响记忆泊车系统工作的障碍物。
数据记录要求 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车辆的状态数据、传感器数据、控制指令等信息,数据采样频率应满足评价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
3. 资源使用教程
测试准备阶段 在使用记忆泊车辅助评价细则前,需要确保测试车辆符合规程要求的所有技术条件。检查车辆的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确认所有必要的测试设备已准备就绪。
测试场景设置 根据评价细则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测试场景。包括选择合适的测试场地、布置测试障碍物、设置光照条件等。确保测试环境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条件。
测试执行流程 按照评价细则中规定的测试步骤执行测试。首先进行系统功能验证,确认记忆泊车辅助系统能够正常启动和工作。然后进行具体场景测试,记录系统的性能表现和数据。
数据采集与分析 在测试过程中,使用专业的数据采集设备记录车辆的各项性能数据。测试完成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照评价细则中的评分标准计算系统的得分。
结果评估与报告 根据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估记忆泊车辅助系统的综合性能。编制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条件、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4.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系统学习建图失败 问题描述:记忆泊车系统在学习泊车路线时无法成功建立环境地图。 解决办法: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环境光照条件适宜,重新进行学习过程。如问题持续,可能需要校准传感器或更新系统软件。
寻迹精度不足 问题描述:系统在实际泊车过程中出现路径偏差,无法准确循迹。 解决办法:检查定位系统的精度,确认环境特征点是否清晰可见。可以考虑增加环境标识或优化算法参数。
障碍物识别错误 问题描述:系统对障碍物的识别存在误判或漏判。 解决办法:检查传感器标定状态,清理传感器表面,确保感知系统正常工作。必要时进行传感器重新标定。
系统响应延迟 问题描述:系统对用户指令或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延迟。 解决办法:检查系统计算资源使用情况,优化算法效率,确保通信链路畅通。
极端天气条件性能下降 问题描述:在雨雪天气或夜间条件下,系统性能明显下降。 解决办法:增强传感器的环境适应性,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系统在恶劣条件下的鲁棒性。
用户交互体验不佳 问题描述: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不够友好,操作复杂。 解决办法:优化用户界面设计,简化操作流程,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和状态反馈。
通过遵循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C-ICAP中的记忆泊车辅助评价细则,可以系统性地评估和改进记忆泊车辅助系统的性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