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00天机器学习项目实战:决策树分类算法详解

100天机器学习项目实战:决策树分类算法详解

2025-07-05 01:45:41作者:魏献源Searcher

决策树是机器学习中最基础且强大的算法之一,它通过树状结构对数据进行分类或回归。本文将基于100天机器学习项目中的决策树分类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其原理和实现过程。

决策树算法概述

决策树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它通过递归地将数据集分割成更小的子集来工作。主要特点包括:

  1. 树状结构:由根节点、内部节点和叶节点组成
  2. 分裂准则:常用信息增益(ID3)、增益率(C4.5)或基尼指数(CART)
  3. 易于解释:决策过程可视化,便于理解

项目实战步骤详解

1. 数据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必要的Python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pandas as pd

然后加载社交网络广告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用户的年龄、预估薪资和是否购买产品的信息:

dataset = pd.read_csv('Social_Network_Ads.csv')
X = dataset.iloc[:, [2, 3]].values  # 特征:年龄和预估薪资
y = dataset.iloc[:, 4].values       # 标签:是否购买

2. 数据预处理

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from sklearn.cross_valida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5, random_state=0)

进行特征缩放,使不同量纲的特征具有可比性: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sc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sc.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sc.transform(X_test)

3. 构建决策树模型

使用scikit-learn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类: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classifier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entropy', random_state=0)
classifier.fit(X_train, y_train)

这里我们选择'entropy'作为分裂标准,它衡量的是信息增益。另一个常用选项是'gini',即基尼指数。

4. 模型评估

进行预测并生成混淆矩阵:

y_pred = classifier.predict(X_tes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cm = confusion_matrix(y_test, y_pred)

混淆矩阵能直观展示模型的分类效果,包括真正例、假正例、真负例和假负例的数量。

5. 结果可视化

可视化训练集结果:

# 代码略,详见原项目

可视化测试集结果:

# 代码略,详见原项目

这些可视化展示了决策边界如何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类别。

决策树的关键参数解析

  1. criterion:分裂标准,可选"gini"或"entropy"
  2. max_depth:树的最大深度,防止过拟合
  3. min_samples_split:节点分裂所需的最小样本数
  4. min_samples_leaf:叶节点所需的最小样本数
  5. max_features:寻找最佳分裂时考虑的特征数量

决策树的优缺点

优点

  • 易于理解和解释
  • 不需要太多数据预处理
  • 能够处理数值和类别数据
  • 可以处理多输出问题

缺点

  • 容易过拟合,需要剪枝
  • 对数据的小变化可能很敏感
  • 可能创建过于复杂的树
  • 偏向于具有更多级别的特征

实际应用建议

  1. 对于小型数据集,决策树通常表现良好
  2. 使用网格搜索优化超参数
  3. 考虑使用随机森林等集成方法来提高性能
  4. 可视化决策树有助于理解模型行为

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决策树的基本实现,还理解了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决策树作为基础算法,是学习更复杂模型如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