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动力学模型:单兴奋性神经元群体的速率模型
2025-07-10 07:35:58作者:彭桢灵Jeremy
概述
本教程将介绍如何使用速率模型(Rate Model)来模拟和描述单个兴奋性神经元群体的动态行为。速率模型是计算神经科学中一种简化但强大的建模方法,它关注神经元群体的平均发放率而非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速率模型基础
模型方程
单个兴奋性神经元群体的动态可以用以下微分方程描述:
τ(dr/dt) = -r + F(I_ext)
其中:
- r(t) 表示时刻t的群体平均发放率
- τ 是时间常数,控制发放率变化的快慢
- I_ext 是外部输入
- F(·) 是转移函数,描述输入到发放率的转换关系
转移函数(F-I曲线)
转移函数通常采用Sigmoid形式:
F(x; a, θ) = 1/(1 + e^{-a(x-θ)}) - 1/(1 + e^{aθ})
参数说明:
- a:增益,控制曲线陡峭程度
- θ:阈值,决定曲线中心位置
实现与可视化
参数设置
首先定义默认参数:
def default_pars_single(**kwargs):
pars = {
'tau': 1.0, # 时间常数 [ms]
'a': 1.2, # 增益
'theta': 2.8, # 阈值
'w': 0.0, # 连接强度(初始设为0)
'I_ext': 0.0, # 外部输入
'T': 20.0, # 模拟总时长 [ms]
'dt': 0.1, # 时间步长 [ms]
'r_init': 0.2 # 初始发放率
}
pars.update(kwargs)
pars['range_t'] = np.arange(0, pars['T'], pars['dt'])
return pars
转移函数实现
def F(x, a, theta):
"""Sigmoid转移函数"""
return (1 + np.exp(-a * (x - theta)))**-1 - (1 + np.exp(a * theta))**-1
可视化F-I曲线
通过改变增益a和阈值θ,可以观察到F-I曲线的变化:
- 增大a使曲线更陡峭
- 增大θ使曲线向右平移
模型动态分析
固定点分析
固定点是dr/dt=0时的r值,即满足:
r = F(w·r + I_ext)
可以通过绘图法或数值方法寻找固定点。
稳定性分析
通过计算dr/dt随r的变化,可以判断固定点的稳定性:
- 曲线与x轴的交点即为固定点
- 交点处斜率为负表示稳定固定点
- 交点处斜率为正表示不稳定固定点
应用与扩展
速率模型虽然简单,但能捕捉神经元群体的基本动态特性,适用于:
- 研究网络稳定性
- 分析发放率随输入的变化
- 作为更复杂网络模型的基础
通过引入抑制性神经元、时变输入或更复杂的连接结构,可以扩展此模型以研究更丰富的神经动态现象。
总结
本教程介绍了:
- 单兴奋性神经元群体的速率模型方程
- Sigmoid转移函数的实现与特性
- 模型动态的数值模拟方法
- 固定点分析与稳定性判断
速率模型为理解神经群体动态提供了简洁而有力的工具,是研究神经信息处理的重要基础。